“每一种不同的工具或材料,都有它自己的特性,艺术家应该利用其个别的特性,并尽量将其发挥到最高的限度。”
魏立刚的《金墨大草》系列深受晚明书法家傅山的草书启发,糅合甲骨文、隶书、楷书等各种字体,赋予中国三千多年的书法传统崭新的演绎。魏立刚的作品不仅为“书”亦为“象”,对汉字进行解构又融入图象元素,譬如树枝、凤凰或箭头,往往回溯象形文字本源。在《檀香炉涧舫烟霞邨》中,明亮而流畅的金色线条在翠绿的色块上蜿蜒游走。通过匠心独具的视觉语言以及大胆而创新的笔触,魏立刚向中国源远流长的书法传统致敬,新锐的构图给他的书象带来了极具现代感的新表达。
拍品编号837
魏立刚(1964年生)
《檀香炉 涧舫 烟霞邨》
水墨 丙烯 纸本 镜框
2018年作
114x114cm
估价:港元200,000-250,000
刘国松首次前往西藏早在1980年代,但他对西藏雪山的描绘,则在2000年登上珠穆朗玛峰后更有突破性的进展。2000年夏,刘国松受邀前往西藏大学讲学。课程结束后,他携家人启程前往珠穆朗玛峰基地营,经历数天的行旅,终于得以一睹壮丽雄奇的美景:云海气象万千,在阳光的照耀下瞬间光影流动。雪峰若隐若现,迂回闪烁,令艺术家如痴如醉。西藏归来后,刘国松开始创作西藏组曲系列。
拍品编号828
台湾重要私人收藏
刘国松(1932年生)
《云与山的游戏》
设色 纸本 镜框
2002年作
120x150cm
估价:港元3,200,000-4,200,000
展览
新加坡,新加坡泰勒版画院,“刘国松:创作回顾”,2005年5月
北京,故宫博物院,“宇宙心印:刘国松绘画一甲子”,2007年4月26日-5月26日
桃园,桃园县政府文化局,“宇宙心印:刘国松回顾展”,2007年7月
新北市,政府行政大楼艺廊,“刘国松:21世纪新作展”,2010年8月21-9月12日
出版
《刘国松:创作回顾》,汉雅轩,香港,2005年,第92页
《21世纪刘国松新作集》,中华大学艺文中心,新竹,2006年,第30页
故宫博物院(编),《宇宙心印:刘国松绘画一甲子》,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07年,第120页
《宇宙心印:刘国松回顾展》,桃园县政府文化局,桃园,2007年,第35页
《刘国松:21世纪新作展》,台北县政府文化局,台北县,2010年,第70页
《云与山的游戏》作于2002年,画面上白、蓝两色交互穿插浮动,纸与墨的纹路肌理营造出雪网山痕的迷人景象。刘氏早年开创抽筋剥皮的崭新皴法,在特制粗厚的纸上撕下纸筋,以白线勾勒雪山的山脉。通过画家在纸的两面反复绘画、弄绉和剥皮,制造出雪山在广阔无垠环境下的氛围。刘国松所描画的雪山在一片交织的白线下展现,与背后风起云涌的云海形成强烈的对比,对传统水墨化的意境进行全新的诠释。
拍品编号827
刘国松(1932年生)
《日之蜕变之四十二》
设色 纸本 镜框
1969年作
78.5x67.5cm
估价:港元500,000-700,000
1966年,刘国松获奖学金赴美进修,旋即展开为期两年的游学之旅。在美国期间,他接触到波普、抽象表现、硬边艺术及色域绘画等当时艺坛各种新锐艺术表现形式及视觉语言。这些新的体验令刘国松的水墨创作逐渐发展出全新的面貌。1968年,刘国松受阿波罗八号航天员拍摄于太空、从宇宙中看地球的照片深深感动,从而开始创作太空画系列作品。此时刘国松作品中已可见极简而利落的几何形状,以及拼贴式构图的新技法,也许是受硬边抽象画的启发。《日之蜕变之四十二》作于阿波罗八号载人月球任务的次年,作品上部分以炫目的深紫色为创作基调,在浑茫的背景上结合以喷枪上色的太阳,达到柔和而鲜明的强烈视觉效果。画面下方的抽象山水,则以大笔挥洒表现出地球上陆地与海洋,墨韵律动。上下两部分之间,刘国松以层层渲染的柔和色彩交待出大气层,营造出水墨画中前人未及的神秘静谧的宇宙面貌。
“东方的水墨画,因为不写实,也不须要追求立体感,当然也不重视面的表现和光影,而着重在点与线的关系与结合的特殊效果上。因此,点与线的抽象性才是水墨画的传统基础。”
拍品编号866
刘国松(1932年生)
《意外的聚流》
设色 纸本 镜框
1968年作
48x88.5cm
估价:港元280,000*380,000
拍品编号867
刘国松(1932年生)
《风扫过》
设色 纸本 镜框
1968年作
90x60cm
估价:港元320,000-420,000
拍品编号865
刘国松(1932年生)
《九寨沟系列:镜海秋意浓》
水墨 设色 纸本 镜框
2013年作
80.5x147.7cm
估价:港元600,000-800,000
刘国松用了超过20年的时间来研究表现水的动态的新技法,捕捉水面在不同环境和气候的效果。他的渍墨系列展现着水面在四季中不同的形态。画家先在湿润的描图纸上涂上墨和水彩,然后将另一张描图纸铺在画上,用排笔在纸上扫刷后把两张纸分开,形成出乎意料的横向线条和纹理,有如水面亦动亦静的生态,栩栩如生。随着颜色、纸张厚度和扫刷力度的不同,刘氏描绘了初秋平静、优雅的水面,上面带着红叶轻轻的倒影。通过运用水和水面反射的环境作为画的中心,刘国松把这个常常被忽视的元素带到中国山水画的核心,改变了传统山水画中“山”与“水”的关系。
更多精选拍品
拍品编号807
吕寿琨(1919-1975)
《波涛》
设色 纸本 镜框
23.2x37.8cm
估价:港元80,000-150,000
吕氏从传统走出来,最先可能受印象派启发,其后他闯入现代画的世界,则是由端纳带领的。端纳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画家,对光的变化运用,比印象派还早,不过他要表现的,是大自然无穷的威力,而非剎那的美景。端纳关切的是大自然最为震撼心弦的时刻,而在画面上,将之化为几乎纯粹的节奏与旋律。吕氏对此十分神往,遂将端纳名作《大风雪》以传统国画媒介重写出来。现在吕氏步入一个新的方向。他从端纳作品中发现了新的形、新的色、新的空间,这些都是他前所未见的。
——王无邪,《吕寿琨》,吕梅倩萍出版,1979年
拍品编号826
陈其宽(1921-2007)
《渔家》
设色 纸本 立轴
1966年作
92.5x22.5cm
估价:港元260,000-360,000
1944年,陈其宽乘飞机前往印度途中,飞机因受气流影响而突然翻转穿越羣山,瞬间天旋地转的山水景色令他难忘。陈其宽身为建筑师,善于运用多元立体的空间、游移转动的线条,赋予作品水墨画中前人未达的空间感与时间感。《渔家》一作采用特殊的鸟瞰俯视角度,灵感源自建筑平面设计图。画面上水波荡漾,光影斑驳,十几艘渔船隐约可见,描绘的或许是渔家撒网之景。陈其宽以简洁的点、线、面去造境,所得画面清雅脱俗,亦是纯净意境的升华。
拍品编号834
卢甫圣(1949年生)
《东方图像志·看》
设色 纸本 镜框
2015年作
105x65cm
估价:港元450,000-650,000
卢甫圣作为艺术家、史论研究者与文化学者,艺术创作与史学理论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擅书画,工诗词。早期作品源于传统文人画,喜以古诗意境、文学经典入画。《东方图像志》系列将具有历史意味的元素通过现代观念去重构。无论是具有高古气息的图腾,到高山、奇石、花卉、人物,艺术家赋以浓淡设色,无勾无皴,造型高度简约,人的胴体又仿佛与山水等大。在中西古今交错的时代语境中,卢甫圣笔下充满哲理禅思的精神境界,为视觉语言的日益丰富带来了无尽可能。
拍品编号838
秦风(1961年生)
《欲望风景系列5141》
水墨 丙烯 亚麻纸 立轴三幅
2014年作
每幅330x160cm
估价:港元1,800,000-2,800,000
秦风生长在新疆辽阔苍茫的草原大漠,风光广阔无垠,其独特的西域语言、文化游走于东西方之间。在一草一木的潜移默化下,对西域的回忆构成了秦风艺术创作的根基。欲望风景或许正重现了秦风儿时的记忆,其笔下的“风景”并非实景,而是通过意象的景观去探索文明、欲望以及两者间的关系。秦风以解构、重建文字与符号见长,有力的线条呈现出书法艺术的生命力,内含欲望、向往的表达,大型作品的磅礴气势散发出刚健之气。在秦风的创作中,欲望风景系列常以笔触如行云流水的书法符号作为表现主体。《欲望风景系列5141》别具一格之处正是画面中心千丝万缕的红线,似蛛网般蜷缩弯曲,伸展蔓延,而淋漓尽致的笔墨则退居边缘位置,仅由红线链接构成三联屏画面,一气呵成。红色的线条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有着深远的寓意,在潜意识中联系了人与物,含百川归海、万物归一之意。早在1980年代,秦风曾用一条红线挂在通往圣山的路上,引起经过的人不同的反应。自此,红线的形象时时在秦风的作品中出现,皆因他认为红线能“贯穿古与今,东与西,连接记忆与历史,以承传本真的文明信息”。
拍品编号853
熊辉(1988年生)
《淋漓之六》
水墨 纸本 镜框三幅
2013年作
每幅179.5x95.5cm
估价:港元180,000-220,000
熊辉的艺术植根于水墨传统,却不囿于传统技法。《淋漓》系列通过实验水墨构成更概念化的画面。他放弃以毛笔掌控墨迹去向,而透过水、墨、纸三者的互动来描绘成形。湿透的宣纸经折迭形成多层的空间,墨迹穿越各层时消逝、转化和重逢。熊辉,1988年生于香港,2013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熊辉尝试解构水墨的基本原素,并以崭新的手法探索水墨媒介的可能性,在材料、技法及概念层面均带来突破。
拍品编号858
曾小俊(1954年生)
《野逸天屏二号》
设色 纸本 镜片
2013年作
216x318cm
估价:港元1,600,000-2,200,000
“从微观角度,枯木顽石是一个缩小的宇宙,充满生机。长时间心无旁骛地凝视一件枯木或石头,会发现其中千变万化的线条,蕴含的张力与能量。蟠结虬曲的外形苍老古拙,具有丰富的内在美,充满生命力。”
曾小俊独具慧眼,身兼收藏家与艺术家。他精鉴古代家具,又对奇石、根雕与其他文房清玩极深研几,继承了历代高士喜画树根古木的传统。因此,他的水墨作品往往弥漫着这种对自然万物的钟情与文人情怀。曾小俊常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将他所珍藏的虬曲枯木绘于纸上,将自然的神奇结构呈现于蟠曲的枝干之中,独具当代雅士的清逸之气。
野逸天屏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棵树龄或逾一千五百年的香樟树,珍藏在艺术家位于北京的画室中。艺术家曾言“石枯则美,树槁则秀”,正如灵秀奇石移步异景,古树盘根错节,从不同角度观赏亦有不同的姿态值得细细玩味。收藏经验丰富的曾小俊观察入微,用古厚纯朴的细腻笔法勾勒出老树的根枝。在浅绛设色的渲染下,古木的苍茫沉郁跃然纸上。枝杈看似盘错缠绕,线路和结构错综复杂,但对曾小俊而言,其中隐藏着秩序以及一个完整的微观世界。枯木承载了风与雨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蕴含了古人审美与美学的品味,枯淡之美也体现了生命的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佳士得香港春季拍卖日程
中国古代、近现代书画及当代水墨
5月28日
上午11:00
中国当代水墨
5月28日
下午2:30
中国古代书画
5月29日
上午10:30
下午2:30
中国近现代画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湾仔港湾道1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