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魏立刚的作品完全放在书法范围中来谈论,起码有一个误区,就是从书写的形式感来分析抽象绘画。书法的抽象性表现在点线书写、结体关系与空间分割上,而抽象绘画则不止于此,其笔触、肌理、质地甚至颜料的物质属性乃是表达的重要基础。魏立刚把自己的作品称为“魔块”,给人的印象是从汉字方块而来,评论者不审作品,一味以书法论之,总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其实魏立刚的作品就是抽象绘画,并不因为他出身书法,就非得画地为牢。
我这样说原因很简单:只有从书法界定中出走,才能进入艺术当代或当代艺术。
魏立刚在水墨与色彩之间、在书写与绘制之间、在破坏与建构之间自由出入。要说书法,他是不地道的书法;要说绘画,他是不纯粹的绘画;要说表现,他是不本土的表现;要说抽象,他是不国际的抽象。唯其如此,他是一个独特的画家。面对画幅激动、冲动、甚至躁动,仿佛是不安的灵魂,在沉寂的空间里想要撕心裂肺地喊叫。他的作品是一个人长期受到压抑的心理反应,带有狂躁和自虐的病理特征。在涂写、涂画、涂抹和涂鸦的放纵中表达着神经质似的对自由精神的向往,那些缠绕不清的线条,那些乖张怪诞的形体以及密集如网的空间,充满复杂的象征性。让人想起“剪不断,理还乱”的文化纠葛,让人想起周围随处可见的人格异化,让人想起我们难以突围的社会监控,等等。看魏立刚的画,总感到一种被扭曲、被挑衅的苦涩,这来自于他在软性的宣纸上创制出来的硬化的、锋利的笔触和肌理。这种形式感的转换不是画什么而是怎么画的问题,是在物质性、材料感之中体现出来的尖锐的精神冲突。
中国人历来有回避矛盾和掩饰问题的习惯,书画笔墨的形式审美常常是对精神冲突的消解。而在一个政治权力和资本权力异化的时代,这种消解已不再属于现实体验,而只是一种历史追忆。魏立刚的作品打破了这种本土的、飘逸的、虚幻的和自我欺骗的文化消费。他立足点站到了当代中国的人生体验之中,这一点至关重要。
人是一种个别、具体的存在,而不仅仅是社会性、文化性的动物。艺术中的中国经验,固然包含着如何利用传统资源、图式、符号和媒材的问题,但更重要的不是样式、法度与规范的延续,而是如何呈现中国人当下的真实存在的生存经验。直面生存现实,透视精神矛盾,乃是当代艺术的追求,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尽管社会并不如一张网,专门在等待飞翔的人,但对飞翔的人而言,中国文化现实确实是一张网。你要一飞冲天,是难以回避矛盾、冲突、斗争和反抗的。
我很高兴能够在魏立刚的创作中感受这些东西,也相信真实存在并热爱艺术的中国人,不会拒绝魏立刚的作品。
2006年3月3日
于四川美院桃花山下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