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魔块”它不是任何一个朝代的古汉字,而是魏立刚自己造的类汉字,一看是一个汉字,但是它是一个自创的符号。一个方块,一个东方艺术家的方块,全部的书法史信息,包括现代工业文明,包括所有现代科技植入其中所制造的一个方块,这个是魏立刚独创的。
有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那意思是一个人能混出什么模样,蹦跶到什么程度,在三岁和七岁就可以看出个大概。但是像魏立刚这么“出圈儿”、“另类”和“惹火”的还真少见。他几乎是因为“大逆不道”地颠覆了某种大众的价值观、文化理念、精神寄托并脱颖而出了。他敬仰毕加索、梵高这样的占据人类精神高度的艺术家。而在中国,能站在世界高度展现纯粹的抽象艺术,魏立刚认为非自己莫属。听上去,魏立刚的口气很是有点大,但是这种狂妄好像也有他的道理。
魏立刚27岁第一本书法篆刻集出版;35岁组织策划“巴蜀点兵”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书法回顾大展;39岁其‘魏氏魔块’《藤萝》被大英博物馆收藏;41岁获得洛克菲勒ACC奖金赴美考察艺术五个月;46岁在伦敦、上海举办《2010魏立刚书象制造展览》。
在北京宋庄的魏馆(魏立刚工作室)靠东墙一溜儿挂着六幅(另外两幅没挂)丈二的金底墨色大草立轴。那柔韧、遒劲的线条盘旋飞舞,纯净的黑和金嗖呼揪住了人的心魂。而南墙也以金色背景自上而下戳立着三层楼高的一粗壮墨柱,飞散和晕开的墨汁都飘逸的恰到好处,全景画面一定雄浑出磅礴的气势。而魏立刚也觉得如果这幅作品能替代梅花图什么的立在人民大会堂的某个大厅里所营造的气氛将有助于推动谈判的进程和对话的广度、深度。
走到今天,盘点得失和神往未来的时候,魏立刚说:看起来,我受了一些小磨难,但是我是幸运的,一切都在为今天和明天准备,没走什么弯路。
从大同到天津:魏立刚出生在大同,父亲是个多才多艺的铁路工人。不是每个父亲都能让儿子这般骄傲。魏立刚的父亲爱唱古装戏、会变魔术。给床头挂个锣、抽屉上架个乐器,就能摆弄出很棒的和声节奏。过去北方很多地方用风箱煤炉,魏立刚的父亲给亲戚做的饰有狮子头图案,一拉风箱,火苗从狮子的耳朵和眼睛喷出来。看似普通的家庭,给魏立刚的童年带来的都是不普通的遗传。他从小对各种事物很好奇,敏于思考还勤于操练。比如小学的时候,亲自论证下雨的时候从学校回家是快速跑衣服被雨淋湿的快?还是慢走衣服湿的快?北方的家庭冬天要用很多劈柴,帮家里干家务的时候,魏立刚琢磨着要把很长很粗的树木破成大小均匀的小木条,横截还是竖劈,哪个方法快?因为数学在全校最好,上初二的魏立刚悄悄给数学家华罗庚写信,论述自己在数列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特例推导。
几分之差没有考上北大,魏立刚进了天津的南开大学数学系。推理、解题,不断地寻找可能,在那些完全抽象的公式和数字游戏里,魏立刚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数学家。而对于从小临摹并酷爱书法的他来说,飘落到藏卧着灿烂多姿的书法家群体的天津,在笔墨中浸淫,竟然是神来之手的安排。
在天津读书期间,魏立刚是南开大学书法社长。后来在他的主持下,书法社更名为南开书苑。大学校园是文化气息最繁盛的场所,占着有利地势,激情万千的魏立刚先后得到李鹤年、孙伯翔、王学仲等名家的启发和帮助。他们还请到很多天津有名的书法家,龚望、赵半知、徐蛄蛉等到南开大学讲座,论书法之道。魏立刚说自己的书法启蒙课规格很高,格局很大。
从天津到太原:大学毕业,魏立刚被分配到山西太原的一所师范当数学老师。两年后他就主动改做书法老师了。400多年前,生于山西太原的傅山,是明清思想家,长于书画医学,是山西人的骄傲,山西书法界都力捧傅山。当同为山西人的魏立刚有幸遭遇傅山八尺立轴的珍品后,他就和傅山有了一种特殊的交往和默契。在太原的十年,魏立刚对傅山文字倒背如流,不断被傅山的书法浸泡。魏立刚自己的定论是:“在天津的时候我倾注在青铜器上的大篆,汉碑,南北朝的石刻,是金石的零件,后来将傅山的豪雄注入到金石上来,如同傅山为我插上了搅动云气的翅膀。”
魏立刚认为在山西汾河边上的小斋子里舞弄,笔墨里边的东西永远是农器时代,不像现在是核武器时代了,因为你需要你的作品放在卢浮宫,放在纽约MOMA,应该一点也不掉价。你要是在地方搞书法,能参加个省展,全国展,获个三等奖,就一下范进中举了。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功,还有责任把自己推到更高的舞台上,逼迫自己更有战斗力,才能结更大的果子。
从太原到北京:魏立刚1995跟家里撒了个谎说借调到北京来工作,实际上是跑到圆明园当流浪画家去了。“艺术家就是编织梦想,建立非现实生活图景的工作者。所有的和日常生活不一样的都是刺激的。生活得自由开放,无拘无束,在中国那个年代只有圆明园有此特征。我们在院子里吃饭,院子里有大树,树上掉叶穗儿,饭前诗人先跳上桌子朗诵一段诗。就这么一个破院子,大家在一起吃饭,比梵高的《昏暗灯下吃土豆的人》还充满诗意。圆明园所有的个体艺术家的实验很刺激,这是在太原书法界给不了我的。我当时住的圆明园福缘门村二十四号,屋子最破,窗户都是纸糊的,房顶上长草,他们说是王羲之住的地方。那时候也有玩大的兄弟,住大院子,抽着好烟,领着狗,藏家卡车往外拉画,真有派。我们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熔炉里边,跟外界碰撞。我刚去没多久,美联社的,澳大利亚代表团的,掀开门帘造访,这样就刺激你跟外边接通,跃向国际舞台。”魏立刚是这样絮叨北漂艰辛的诗意状态。
魏立刚的父母知道他“漂”在北京很焦虑,认为那是瞎折腾,还说坟上没有那棵草,从单位退休了看个大门还一个月有600块钱呢,想让魏立刚回去。在北京不到一年,圆明园就被武装取缔了。魏立刚后来去了酒仙桥那边的一个蓝宝石商城,老板给他们一些人三百平米的地方做画廊,几年后大家就散了。
丈夫搞着不挣钱的艺术,老婆就很努力的工作。忙不开的时候,魏立刚的一对双胞胎女儿也到了要上学前班的年龄,他被家人召回了太原看孩子。“回太原,北京这边我怎忍心割断?回太原再看新闻联播升旗,那可是在遥远的北京,就和我没关系了。所以房子继续租着,说明我在北京还有痕迹”。那时候,魏立刚知道自己还是要回到北京的。
魏立刚说过:“真、草、隶、篆,到了草书最疯狂。那么草书之后是什么呢?能不能比草书更彻底的疯狂?那就是现代书法。它抛却枝节直捣图式。那么现代书法之后还有没有?实际上就是一种心智的推进,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了后来的抽象绘画。这个心智可能是源自于先天的,就好比一个大师站在很高的山峰上,他是俯瞰,山下的景观一目了然。一个非大师在山腰或山底看,他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我喜欢高贵的东西,伟大,响亮,干净,透明。
实际上,从圆明园开始,在北京的前十年,魏立刚是一个书法家向视觉工作者转变的十年。他认为在中国的书法界,只有他有这样的经历。美院的艺术家对西方的体系什么都懂,但他们深入不了中国古汉字。魏立刚在大学给学生上过课,讲古文字,讲书法史,这些也就五十个课时,而魏立刚是用了30年去临摹、推敲、创意。魏立刚说:“我早年就鼓吹汉字加线性表达是中国本土抽象艺术的最佳捷径。那时还比较谦虚,现在我可以武断的说这是唯一路径。”
魏立刚尝试使用各种颜色与依托材料,探索打破和颠覆书法概念的种种可能性。因此,千万不要以为魏馆的墩布是用来拖地的。魏立刚举着墩布赤脚在巨型的纸面、布面上跳着华尔兹、打着太极般的挥舞只是他艺术的一种方式。
从北京到世界:在2000年以后,魏立刚的艺术完全从传统书法与绘画中衍生出来了当代艺术语言,他理想中的“魏氏魔块”走上全面发展。“魏氏魔块”不仅涵盖了他对书法、水墨、绘画、观念书法、传统文化以及现代艺术几方面的理解,更以其为他的艺术建立了理性的思维和理解的框架。有人评价:“纵观魏立刚的作品,尽管有西方现代艺术形式与观念的种种影响,但其关键的东西,一是汉字以及汉字的结构,二是书写性而非绘画性。无论他的艺术走得多远,我们总能够感受到这两个特点或明或暗地存在着。”
经过多年的努力,魏立刚在自己设定的艺术探索领域中开发出的作品,正在被国内外的艺术流通领域所接纳。经常有人问魏立刚的艺术产量有多高。他说:“说实话我08年游历欧洲前产量非常高,归来后顿减,因为我想把我一年中的气力和光芒分散给三四十件作品,而不是一百件作品,这样每件作品就更凝聚了,这是我的一个导向。”
魏立刚的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和博物馆收藏。他接受过很多赞扬,但是他觉得最暖烘烘的是一个热爱艺术的巴西老太太的评价:“你的是世界语言。你的绘画的意涵是中国文化最纯净,最彻底的。”
如今,魏立刚跟着自己的作品游历世界。游走在异域对魏立刚来说是做功课。他拼命的吸吮他国的精髓和别韵是为了让自己有厚气。但是魏立刚知道,自己的主战场还是要在中国,因为他的理想是打造中国本土抽象艺术。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